在意奢侈品真假,那就不该买它

在意奢侈品真假,那就不该买它
2021年05月09日 12:24 半佛仙人正在装

这是仙人JUMP的第384篇原创

1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唯品会和得物掐架了。

并且原因还不是因为鞋。

有个小伙纸在唯品会上买了个Gucci的腰带,然后在得物上转手卖出。

在得物上卖二手是要交保证金鉴定真假的。结果这个鉴定结果是假,小伙子就懵逼了,就把这事向媒体捅了,掀起了一次“引战”。

唯品会也找人做鉴定说自己是真的,得物也回应说又做了好几次都是假的。

来来回回好几次。

双方激情对线,咬紧牙关死活不松口。

口活都不错。

这件事等于同时触碰了两家公司的生死线和起家业务。

电商肯定不能承认自己卖的东西有问题,砸招牌的事情。

而对于得物来说,也不能认怂。

得物做的是鞋的生意,鉴定费和交易佣金是它的收入来源。

鉴定更是它存在的基础,如果它被证明并没有鉴定能力,那么也没有炒家敢在上面交易。

得物的工商主体就叫“上海识装信息科技”,“识”是它的赚钱法门。

砸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

必须掐,不掐没活路。

从得物的角度,鉴定出产品确实和市售产品有差异,并提供了证据,没有问题。

从唯品会的角度,整个产品的进口链路是非常清晰的,从授权商到海关到入仓到配送,用户也认为没有掉包。

这件事情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双方都说对方不对,但双方说的都是真的。

老相对论了。

为啥都是真的呢?这就要从奢侈品的性质说起了。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货奢侈品?

先来看看奢侈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品牌方在代工厂下订单,必然会有一些计划外生产的产品,有可能是瑕疵品,有可能是做多了,原料和成品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的。

这些多出来的货本来是应该销毁的,但是工厂把它拿去卖了。你说这东西和正品的区别是什么呢,质量上是完全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是正品有授权,高仿没有。

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价不同。

出来卖,要有招牌。

所以所谓的正品鉴定师的存在也挺魔幻的,他们或许可以鉴定细节,但这些细节归根究底也不是是否真假的核心依据。

因为都是品牌方指定的代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决定权只能在品牌方,品牌方说一张废纸是真货,那就是真货。

品牌方说闲鱼上90块钱的一个包是真货。

那也是真货。

相当于一个孩子没有上户口,但你不能否定这个孩子是她怀的。

当然爽子不算。

这时候你看,奢侈品本身,就成了品牌方的认亲游戏。

说你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

说你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

哦对了,刚好我们可以说说造假。

奢侈品当然也有一眼假的假货。

但很多假货也是造假的人故意往假里造。

奢侈品的工艺并不高大上,造假的匠人也是有匠人精神的,也掌握核心科技。他们如果造的太像了,最终被抓的时候,判刑是按照正品的货值来算的,按照我们国家的刑律,那就直接死刑了。

留瑕疵是救命的,而不是说做不出来。

所以现在的A货工艺不差,但在表面上做足了bug,前段时间不就有一个假货商把LV印成TV,用错位的视觉效果来达成目的。

这才是真正的行为艺术。

说完真假,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

奢侈品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是原创的、小众的、具有高级审美的设计吗?

是奢侈品鉴定师认为的logo字母做工有没有歪吗?

是用了驻马店亚麻布还是什么阿卡利亚布吗?

对不起,阿卡利亚布是我编的。

如果你没有发现,可见这个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奢侈品卖的不是产品,而是那个logo,卖的是一种身份的定义权。

奢侈品是一种建立在世界财富分配不那么平均基础上的符号。

买了奢侈品,就等于拥有独特的审美、不俗的购买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买家拥有了一个人上人的身份。

起码奢侈品的广告里是这么营造这种氛围的。

有时候确实没用,但意义就在于,让别人知道你有钱整这么没用的东西。

没用,本身也是一种用。

几万块的包和几百块的包有什么区别?实用功能区别很小,精神buff很大。

成为某一个赛道里顶级的人很难,但是拥有一个奢侈品就相对容易一些。

买家要的是一种炫耀,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证明自己活得还可以的符号。

如果相信以上定论的朋友们,大概率不属于奢侈品的第一层用户。

第一层用户是真正的富人、真正的有钱人。

真正的有钱人无论穿什么,别人都会认为这是奢侈品。

即使他们亲口承认说这是假的、山寨的、高仿的,其他人也不信,甚至会有认为这是富人的低调,不炫富的美德。

如果富人们坚持说这是假的、山寨的、高仿的,甚至会有人认为这是侮辱他的智商、侮辱他的见识。

为了防止杠,来定义一下本文“真正的富人”的范畴。

真正的富人就是买这个星球上任何消费品都不需要皱眉头、眨眼睛,同时靠着资本的增值来获得现金流的群体。这是一个非常狭义的定义,在这个定义里,甚至排除了那些拥有上亿身家的艺人,因为艺人仍然是贩卖劳动时间的打工人。

对于真正的富人来说,奢侈品就是日用品,是一种决策成本低的日用品。

生产力和供应链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这是一个富人生活方式的最优解。

只有奢侈品能提供比较稳定的、品控有保障、售后靠谱的产品。

如果钱足够充裕的话,时间才是那个稀缺品。

富人不一定买奢侈品,他只是选择那个服务最好、售后最好的品牌。而这些品牌满足了这些需求后,就会变得贵,就会成为非富人口里的“奢侈品”。

如果他觉得优衣库更省事,他也会选择优衣库。

如果他觉得拼多多购物很好玩,他也会选择拼多多。

没有人因为他穿优衣库和用拼多多而去质疑他的财富和地位。

有资格坦然面对别人怀疑他穷的目光,才是真正的富人。

当奢侈品成为日用品的时候,所有者是完全不在乎所谓“真假“的,你会在乎卫生纸的真假吗? 

奢侈品需要富人,但是富人不需要奢侈品。

所以与此同时,也衍生了奢侈品的另一个关键功能:cos富人的一种道具。

与之相对应地,这也产生了奢侈品的第二层用户和第三层用户。

第二层用户是cos的浅度用户,他们把奢侈品当成了生产资料。除了明星艺人和生意人以外,他们通常是职场中的乙方,是律师、咨询顾问、金融从业者,他们要通过奢侈品营造自己的专业形象、需要向交易对手和公众展示自己的实力、审美以及咖位。

他们其实也不一定认可奢侈品那一套,但没办法,生活需要。

我还不认可人得上班呢。

第三层用户是cos富人的重度用户。

以下的场景想来就很魔幻:在万圣节的化妆舞会,有的宝宝穿着巫师袍cos哈利波特,有的宝宝穿着兽皮裙cos美猴王,有的宝宝穿着爱马仕cos富人。

大家明天还要吃土,但今天就是王子公主。

这很魔幻,但也很现实。

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对于富人来说,奢侈品的价格跟供需没什么关系。无论你定成什么样的价格,真正的富人都会买单的。

那为什么奢侈品的价格还是没有那么离谱和夸张?

因为富人真的没有那么多,但是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伪富人会有很多。

奢侈品公司要薅富人的羊毛,但大头是薅那些富人cos者的羊毛。

总得让他们能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才能提高消费频次,增加消费人群。

否则奢侈品就应该直接搞一个邀请制,只能让真正的权贵来买,让奢侈品来区分富人和伪富人。

但现实就是大多数所谓的奢侈品公司并没有这样做,人家只是奢侈品,不是SB。

第三层用户是在乎价格的,他们买的是面子,花半年工资买一个包包对他们来说是需要下血本的。这时候,奢侈品提供的是一种精神buff,是一种“我已经是有钱人“的梦幻泡泡。

所以他们是极其在乎真假的。

因为这个泡泡是非常容易破的,是靠着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奢侈品撑着的,一旦一件被鉴定为假,那么这个面子就没了、身份就丢了。

当鉴定师告诉他们这个为假的时候,电话那头是梦碎的声音。

鉴定奢侈品不容易,鉴定伪富人特别容易。

鉴定的方法就是看她/他是不是纠结这个奢侈品的真假。

如果纠结,就说明不是奢侈品的第一层用户。

真正的马莱人是不在乎绿卡的,只有精神马莱人才在乎那道神圣的绿光。

认真,你就真的输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