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阿里追债5亿的ofo现身瑞典街头,你的押金退了吗?

被阿里追债5亿的ofo现身瑞典街头,你的押金退了吗?
2022年12月04日 18:01 野马财经

共享单车第8年,潮水将涌向何方?

作者 | 苏影

编辑 | 卢泳志

来源 | 债市观察

“等ofo共享单车退款,等的花儿都谢了”,家住北京的小何感慨道。

每隔一段时间,小何就会打开ofo共享单车app,“看着它从借车平台变成了购物平台,我的99块押金还是退不回来。”

和小何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自2018年出现“押金门事件”以来,曾有千万ofo用户在线排队申请退款,但ofo并不是只欠用户的钱。

12月1日,人民法院公告网披露,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天猫)已经将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东峡大通)、戴威、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佛合盛)、立方灵动(北京)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立方灵动)四方送上了法庭,要求偿还其借款本息5.38亿元,戴威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来源:人民法院公告网

其中,浙江天猫由淘宝中国100%持股,而东峡大通、奥佛合盛和立方灵动则均归属于ofo集团,ofo创始人正是戴威。

在五年的时间内,ofo从风口上的佼佼者到众人追债,令人唏嘘。而这也映射出行业现状,当共享经济陷入“单车围城”,这股曾备受资本追捧的潮水又将涌向何方?

债权人阿里:还我5.38亿

说起ofo、戴威和阿里巴巴(BABA.N)的故事,要追溯到4年前。

当时,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百家争鸣,创业者蜂拥而入,资本争相砸钱,规模被各家奉为制胜法宝,并且在短时间内吹起巨大泡沫。同期,最早出现的“行业双雄”ofo和摩拜分庭抗礼。

2018年,急需资金补血的戴威向此前曾领投其E轮融资的阿里巴巴紧急求助。

2018年2月5日,戴威先是将旗下444.76万辆ofo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取融资5亿元,后者由蚂蚁科技集团100%持股。

7天后,同年2月12日,戴威又以浮动数量的共享单车作为质押,从浙江天猫手中拿到了12.66亿元的投资。

然而,阿里巴巴对ofo的声援并未到此为止,2018年3月13日,ofo再次宣布拿到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E2-1轮融资,融资总额8.66亿美元(约60.83亿元)。当时,该笔融资还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

来源:ofo官网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介绍,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已完成对ofo小黄车3.43亿美元(约24.09亿元)投资,并持有大约12%的股权。另外,蚂蚁金服也是ofo的股东。

阿里投资ofo的逻辑很好理解,可通过与ofo在支付及数据领域的联手,链接到旗下阿里“生活服务”的生态建设,共享单车线下巨大的流量入口,未来也将转化为其高频的支付入口。

但资本也是一把双刃剑,随后陷入控制权之争的ofo并未能撑过那个寒冷的冬天。公司逐渐走向崩盘,以滴滴、阿里等为代表的一众股东投资似乎也打了水漂。

直至此次被浙江天猫起诉之前,ofo和其创始人戴威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镁光灯下。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浙江天猫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与东峡大通、戴威等公司的纠纷日久,应该也是进行了长期协商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而诉诸法庭的,这也是作为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按照勤勉尽责原则,将追讨欠款穷尽一切合法手段所必须的。不然的话,则无法完全排除浙江天猫管理层勤勉尽责的相关责任问题。

“押金门”第四年,ofo小黄车再现瑞典街头?

共享单车曾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在该领域,戴威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4年,出身北大的他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共享单车。踩中时代风口的ofo,曾受资本力捧,4年拿下超150亿元融资,在全球21个国家250座城市进行布局。2017年,年仅26岁的戴威还以35亿元的身家登上《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一时风光无限。

彼时还在狂欢的资本市场,似乎没人预料到,这幕故事仅在一年后将戛然而止。

2018年12月17日,因APP上押金难退,不少用户前往小黄车总部现场办理退押金手续,ofo陷入“押金门”事件。当时,ofo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一度超过1000万人,按照ofo押金为99元或199元计算,退押金总额在10亿-20亿元。

如今,“押金门”事件已步入第四年,至今未被退押金的消费者仍不在少数。而ofo和戴威的麻烦也仍未解决。

在裁判文书网上,以“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关键词检索,可以获得486篇文书,判决日期均发生在2017年11月之后。

来源:裁判文书网

以慧谷公司和东峡大通案件为例,2017年10月,昆山慧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慧谷公司)与东峡大通签订四份《采购订单》,约定为其生产、交付14万辆共享单车,货款总计5220万元。而在慧谷公司已依约生产交付全部自行车后,东峡大通后仍未支付1686.73万元余款,因此慧谷公司将东峡大通、戴威及戴威实控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均告上法庭。

2021年11月30日,法院作出判决,要求东峡大通支付全部余款及利息,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对前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而这只是ofo众多麻烦的冰山一角,自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因采购货款、借款、公关服务费等多项债务到期未支付,东峡大通已被南京云上科技有限公司、哗啦啦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世纪宝华公关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合作方送上法庭。

企查查显示,截至当前,东峡大通身为被告/被执行人/被申请人/被上诉人的涉案金额已经达到4.41亿元。

来源:企查查

因多次不履行文书义务,东峡大通还2次被列为被执行人、34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287次被限制高消费。与此同时,身为创始人的戴威也38次被限制高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内债务危机未解的同期,ofo小黄车却出现在了地球另一端的街头。

今年9月,有博主曾在小红书上透露,其路过瑞典的一家自行车店,看到了多辆熟悉的ofo自行车。“以前可是国内的顶流啊!被这样处理,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吧。我也考虑要不要入一个,便宜的很!”

来源:小红书

而评论区则有不少昔日的ofo消费者表示气愤或无奈,“ofo还没退我钱”“笑死,这是哪个城市啊?好想去亲眼看看我的押金”。

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从ofo陨落开始,整个由“互联网+资本”吹起的泡沫狂欢似乎也随之结束。

从最早的ofo、摩拜双雄争霸,到资本入场的百家争鸣,再到“后共享单车时代”,在此期间,一系列玩家被迅速淘汰,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共享单车经济用短短几年时间,走过了不少行业几十年才走完的路。

如今,还能留在场上的大多是有大厂做背书的“天选之子”,如美团(3690.HK)通过收购摩拜单车演变而来的“美团单车”,滴滴出行(DIDIY.OO)自创的青桔单车和蚂蚁集团入股的哈啰单车。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以上三家也是2022年中国共享电单车用户品牌选择的前三甲品牌,占比分别为哈啰单车62%、美团单车61.1%和青桔单车56.8%。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就整体电单车投放格局而言,目前的行业市场高度集中,青桔、哈啰和美团三家企业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来源:艾媒咨询

尽管三家大厂在市场份额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三足鼎立”之下,亏损现实依然贯穿其中。

据哈啰出行《招股书》介绍,2018年至2020年,哈啰出行的营收分别是21.13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其净亏损则分别为22.07亿元、15.04亿元和11.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8.44亿元。

亏损的不只哈啰出行一家,美团单车和青桔单车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期,美团旗下包括美团买菜、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在内的新业务板块仍录得经营亏损68亿元。而在滴滴出行2021年年报中,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元“其他业务”的亏损一列。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侵占公共空间、阻碍出行、影响市容等投诉也不时在公开平台出现。特别是因早晚高峰在写字楼和地铁口两地分别形成的单车“漏斗困局”,给城市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对此,三大品牌纷纷提出了应对举措,但从反馈结果来看,“漏斗”现象仍时有出现,这对企业的运维能力还是较大的考验。

来源:罐头图库

面对持续存在的经营压力,今年以来,哈啰、美团接连宣布上涨骑行费用。这在网上也掀起一阵讨论,有网友表示“单车维护费用高,涨价合理”,也有用户提到“比公交车都贵了,失去了共享单车自由”。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周迪对《国际商报》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最终目的。随着共享单车硬件和运营成本的提高,企业提高收费,也是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这说明共享单车从前几年的疯狂无序发展,慢慢回归到盈利本质的市场属性。

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则向《国际商报》提到,共享单车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公益属性,一味地涨价易对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影响。他建议,共享单车可考虑通过广告展示、将骑行纳入碳汇市场等多种方面来拓宽收入来源。

总体来看,当共享单车经济进入第8年,通过给民众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便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有过无序、失序等乱象,但这似乎也是新经济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试错成本。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我们仍期待着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绿色出行理念能写出更多的故事。

您经常骑“共享单车”吗?最爱使用哪个品牌?欢迎评论区留言聊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