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乱编”坑惨大学生?这个话题上热搜!有救了……

“Deepseek乱编”坑惨大学生?这个话题上热搜!有救了……
2025年03月29日 12:02 青春湖北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

对于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而言

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

借助这样的前沿大模型写论文

真的靠谱吗?

3月28日

话题#防止DeepSeek乱编文献的方法#

冲上热搜

发现用AI工具写论文“被坑”的经历

并非鲜见

问AI一个问题

它给了你一个特别详细、丰富

看上去好有逻辑的答案

但当我们去核实时

却发现这些信息完全是虚构的?

这就是著名的“AI幻觉”现象

AI幻觉指的是

AI会生成看似合理

实际却是错误的信息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

会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或者细节

据“科普中国”

造成AI幻觉问题的成因很多

例如:基于统计关系的预测

训练数据的局限性

过拟合问题

即因为记住了太多错误

或者无关紧要的东西

从而让AI

对训练数据中的噪声过于敏感

有限的上下文窗口

生成流畅回答的设计等等

近日,中国青年报

邀请了3位专家学者

一起聊聊技术浪潮中

如何守护年轻人的思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卢家银就指出,在知识建构上,AI生成的虚假学术成果,可能扭曲青年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削弱其“假设-验证”的科研逻辑训练。在思维发展上,AI谣言通过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形成逻辑闭环,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青年报 2025-03-28 05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艳燕建议,年轻人可以把AI看作一位平等对话的智者,通过引导与AI的对话互动,促进个体思维链的形成,并校准认知偏差。这种去权威化的思辨训练,可以帮助年轻人在与AI的对话中保持独立判断,实现认知跃迁。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林泽认为,AI输出的内容只是一个认知起点,而不是终点。大学生需要主动去验证它的内容,比如查阅权威来源、对比不同观点,甚至直接与领域专家交流。这种验证过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更有判断力。

如何应对AI幻觉呢?

AI工具研究者田威提到

想要获得准确答案

提问方式很关键

与AI交流也需要明确和具体

避免模糊或开放性的问题

提问越具体、清晰

AI的回答越准确

总结成提示词技巧

就是下面四种问法:

1.设定边界:“请严格限定在2022年《自然》期刊发表的研究范围内”;

示例:“介绍ChatGPT的发展历程”→“请仅基于OpenAI官方2022-2023年的公开文档,介绍ChatGPT的发展历程”

2.标注不确定:“对于模糊信息,需要标注‘此处为推测内容’”;

示例:“分析特斯拉2025年的市场份额”→“分析特斯拉2025年的市场份额,对于非官方数据或预测性内容,请标注[推测内容]”

3.步骤拆解:“第一步列举确定的事实依据,第二步展开详细分析”;示例:“评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请分两步评估AI对就业的影响:

1)先列出目前已发生的具体影响案例;

2)基于这些案例进行未来趋势分析”。

4.明确约束:明确告诉AI要基于已有事实回答,不要进行推测。

示例:“预测2024年房地产市场走势”→“请仅基于2023年的实际房地产数据和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不要加入任何推测性内容”。

在AI自己的答案中提到

可以通过指令约束

工具验证和人工审核三重保障

大幅降低AI虚构文献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

它还将“人工审核”

放到了“最后防线”的重要位置

田威提醒,AI幻觉并非没有好处

有时候与其把AI幻觉当成缺陷

不如把它看作创意的源泉

在写作、艺术创作或头脑风暴时

这些“跳跃性思维”

反而可能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AI幻觉的本质

——AI在知识的迷雾中

有时会创造出看似真实

实则虚幻的“影子”

但就像任何工具一样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归根结底

在这个AI与人类共同进步的时代

重要的不是责备AI的不完美

而是学会与之更好地协作

2条评论|2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虚妄的吹笛者山东潍坊
注意
3月31日08:52举报回复
用户6453541790广东深圳
问题点是写论文为啥要用 AI 这个论文有什么使用价值
3月30日05:21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虚妄的吹笛者山东潍坊
注意
3月31日08:52举报回复
用户6453541790广东深圳
问题点是写论文为啥要用 AI 这个论文有什么使用价值
3月30日05:21举报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