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调改成为零售行业最热的词之一。作为行业中探索转型、调改最积极的企业之一,永辉超市正在经历转型和调改的阵痛。
近日,永辉超市发布业绩预亏公告,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与此同时,永辉超市门店收缩,截至2025年2月21日,永辉超市门店数量为776家。对比2023年末的1000家缩减了200多家。
对此,永辉超市方面表示,2024年业绩亏损受制于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导致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主动进行的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调改的同时,公司也快速关闭了尾部门店。
经营、资金压力并存
永辉超市公告显示,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至2024年,永辉超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14亿元。
业内认为,亏损的背后是传统商超的模式问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指出:“永辉超市遇到的本质问题是业态模式的问题,在云消费时代,消费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障碍后,网上购物成为主流。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厂家从网上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在跨越了一切中间环节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上的价格进入了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销售模式失去了根本性的竞争力。”
在面临经营压力的情况下,永辉超市也在尝试转型和调改。永辉超市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2024年5月,胖东来在了解了永辉超市的转型意愿后,对永辉超市展开帮扶。当前胖东来帮扶调改及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仍在双线并行;多个城市的自主调改首店基本已经开业,以首店为样板,调改将在各城市有序扩大。
对于2024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永辉超市方面表示:“公司2024年的经营情况相比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受制于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导致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主动进行的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共完成了31家门店的调改,虽然调改门店迅速大幅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全新的经营模式在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长时间关店改造)以及足够时间的能力迭代;调改的同时,公司也快速关闭了尾部门店。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业绩下滑。”
除此之外,永辉超市还面临着资金压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永辉超市资产负债率高达87.14%。在此背景下,2024年12月18日,永辉超市公告,其全资子公司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近期减持中百集团共计约6710.13万股,占中百集团股本的9.87%。出售金额约为4.4亿元。
门店持续收缩
与此同时,永辉超市正在进行门店收缩。根据永辉超市官网,截至2025年2月21日,永辉超市门店数量为776家。根据永辉超市2023年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超市业务已进入全国29个省市,门店共计1000 家。对于门店收缩的原因,永辉超市方面向记者表示:“以发布的财报为准。”
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永辉超市2024年大规模关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自救,对门店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不盈利的门店以及不能够实现很好的业绩提升的门店进行关闭,及时止损。”
实际上,在2017年至2019年间,永辉超市曾经历过门店扩张。根据永辉超市财报,2017年永辉超市新增Bravo门店133家、永辉超市生活店172家、超级物种27家。2018年,永辉超市新开门店135家,新签约门店165家。2019年,新开门店205家,新签约门店244家。截至2019年年底,超市业务已经进入24个省市,超市业态门店911家。
对此,文志宏表示:“永辉超市在2017年至2019年的高速扩张相对于同行业来讲属于逆势扩张,当时很多传统商超受到电商的冲击已经走下坡路。为什么那时候的永辉超市还能够逆势扩张?一是永辉超市的生鲜能力很强,二是永辉超市的合伙人机制在降本增效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但2020年以后,永辉超市受到了疫情和社区团购的影响。具体来看,疫情影响了永辉超市的客流,而社区团购的入手点就是生鲜类,当时社区团购竞争激烈,很多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把永辉超市生鲜方面的客流截流了。”
在赖阳看来,未来零售企业门店规模缩减是一种发展趋势。“永辉超市有一部分优势商品,但其卖场里有相当大的空间对于消费者是没有吸引力的,这一部分的空间实际上都是承担着租金,自然产生了过高成本的问题。所以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要减少店铺,因为相当多的消费都可以在网上来解决。其次是缩小面积,单位面积主要经营与吃有关的生鲜、预制半成品以及熟食等。面积可以大幅度缩小,从传统的万米大卖场缩小到两三千平方米足以。”赖阳表示。
调改进行时
根据公众号“永辉同道”2月20日发布的内容,永辉超市已在全国18个城市调改完成41家门店。日前,永辉超市发布乙巳蛇年首批20家调改门店名单,据悉2025年年中调改门店数量将突破100家,调改步伐有序推进。
零售行业专家胡春才在看完胖东来永辉超市调改店后告诉记者:“调改的核心就是用户群体变了。胖东来调改店的用户群体定位会比这些零售企业在调改之前的用户群体定位更高。这些店调改前的服务对象是中端以及中低端用户,调改后的服务群体是中端以及中高端用户。”
永辉超市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调改后的永辉超市围绕主要客群的消费偏好对商品进行了调整,调改门店的商品结构高度接近胖东来商品结构,商品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基础,保留一、二线品牌,融入地标品牌,新增了时尚类商品功能,还引入了胖东来DL的爆款商品。在引入胖东来自有爆款商品的同时,永辉超市也在学习胖东来的商品开发理念基础上打造好品质的自有商品。
对于商品的调改、建设自有品牌也会涉及到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根据媒体报道,永辉超市副总裁王守诚提到,目前永辉超市正在尝试去KA模式(去大客户模式)。
文志宏指出:“以永辉超市为代表的传统商超,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在电商的快速发展和打压之下,传统商超更多属于KA模式,更看重的或更关注的是后台毛利,就是更多会通过从供应商这里来获得货架进店费、货架费、条码费、促销费等费用来获取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之下,商品结构往往就忽略了顾客的需求,商品的吸引力会被大大削弱。”
一名专家此前向记者指出:“原来的KA模式(大客户模式)主要是以大品牌为核心,通过对大品牌的一些费用收取来强化自身的盈利能力。去KA化就是以商品为核心,而不是以品牌为核心,同时强化商品的选品以及商品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目前永辉超市在积极地去KA化,其他商超在稳步有序或者部分去KA化,大部分还是在以KA化的方式进行运营。”
而在商品上的调整导致了永辉超市毛利率下滑。根据永辉超市公告,对于2024年永辉超市毛利率下滑,永辉超市表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赖阳表示:“在未来商超的发展方向上,除了规模要缩减之外,商品结构也要改变。胖东来对于永辉超市的调改在这方面是成功的。消费升级之后,消费者需要的是有品质的商品同时价格还尽可能便宜。比如说像胖东来的精酿啤酒,价格大幅度拉下来,虽然比传统啤酒仍然要贵很多,但是消费者仍然愿意为此买单,这就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变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