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营造清朗网络生态空间 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

季为民:营造清朗网络生态空间 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
2022年12月05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也因此,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和上网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以下简称“《青少年蓝皮书(2022)》”),这是该蓝皮书的第8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蓝皮书》主编季为民指出,此次调查中,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对过去一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在接入和使用互联网过程中表现出这一群体独有的特征。”季为民表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群体整体呈现互联网运用单一化、浅显化、娱乐化趋势,用网能力受家庭、学校教育熏陶程度以及互联网平台特征影响显著。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青少年蓝皮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06年开始,项目组对全国未成年人连续开展调查,持续梳理与摸底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青少年蓝皮书》主编方勇介绍,自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接手该研究项目以来,已持续出版了四册《青少年蓝皮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获得优秀书奖。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呈单一化、浅显化、娱乐化趋势

    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

    《青少年蓝皮书(2022)》基于项目组开展的第11次全国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11个地区的近万名中小学生,重点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社交、网络素养、网络文化等最新情况做了专题研究,对未成年人触网年龄、上网目的、性别差异、短视频使用、网络交友、网络模仿、职业选择、数字反哺、饭圈文化等诸多热点话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休闲娱乐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上网目的,用网表现呈现性别差异;网络视频类应用成为当下热门,超一半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存在区域差异,但与全国水平差异不大;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之一,网络内容生态影响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交往主要以现实关系为基础,结交网络新朋友有限;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游戏玩家、明星、网红、“AI高手”等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互联网“后喻文化”现象盛行,数字反哺成为普遍现象;饭圈文化泛滥盛行,对未成年粉丝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城乡未成年人接受网络素养教育比例均较低。

    记者了解到,与此前年度的蓝皮书相比,《青少年蓝皮书(2022)》首次对广西、山西、湖南、内蒙古、澳门五个地区未成年互联网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发布。

    调查显示,广西、山西、湖南、内蒙古四个省份未成年互联网运用情况与全国发展运用情况趋势水平相一致,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方面均较为欠缺。而相比我国内陆地区,澳门地区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情况呈现了不一样的特点,未成年人上网耗时更长,互联网运用程度整体高于内陆地区,互联网运用形式、功能更加多元,针对网络素养课程设置较多。但同时,澳门未成年人更加沉迷网络游戏,6~11岁和12~17岁打网络游戏群体占比超过八成。季为民认为,对网络沉迷现象应给予高度关注。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是此次调查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既包括通晓基本的互联网工具,还包括识别运用各类互联网信息以及主动负责参与互联网生态建构。《青少年蓝皮书(2022)》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正在步入快速提升时期。

    但调查发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城市未成年人已经或正在接受网络素养教育类课程占比为14.6%,乡村为14.2%,二者比例相差不大,说明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开设网络素养课程以及相关工作普遍存在不足与不到位问题。

    “通过对过去一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在接入和使用互联网过程中表现出这一群体独有的特征。”季为民表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群体整体呈现互联网运用单一化、浅显化、娱乐化趋势,用网能力受家庭、学校教育熏陶程度以及互联网平台特征影响显著。

    季为民具体指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未成年人用网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未成年人用网能力偏弱;二是家庭环境影响未成年人用网程度,代际围绕互联网问题存有分歧;三是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足,不利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四是网络沉迷、网络依赖问题显现,过度用网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利弊并存,识别其中的负面影响并有效规避,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科学合理用网的关键步骤。”季为民表示,这需要家庭、学校、有关决策管理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多主体共同协作互助,发挥各自作用,帮助引导未成年人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季为民也从制度建设、教育投入、家庭环境以及监管措施四个维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他表示,第一,应关注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及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未成年人用网差距,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第二,应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亲子关系,推动代际在互联网运用层面达成共识;第三,应优化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有效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第四,应推进夯实网络平台责任的优化和精细化工作,提高政府监管的效度和效率,进一步培育多主体参与、多方协同、多元施策的网络素养提升机制,共商共治,共享共育,不断增强网络文化向上向善的动力,持续为未成年人构筑网络文明,提升其能力素养。

    城乡数字鸿沟在扩大

    无论是“接入沟”还是“使用沟”“知识沟”,城乡未成年人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数字鸿沟”。

    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是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随着我国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速,缩小群体间的“数字鸿沟”变得愈加重要。

    城乡“数字鸿沟”是《青少年蓝皮书》持续关注的问题之一。《青少年蓝皮书(2022)》显示,城乡未成年人之间的数字“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均在扩大。

    《青少年蓝皮书(2022)》称,“接入沟”指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们在物质上接入电脑、互联网的信息化差距;而在互联网和数字设备上的使用时长、使用目的、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为“使用沟”;“知识沟”,则是指在新媒体技术接入和使用后对知识认知存在差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城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82.9%和58.8%,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1年12月缩小0.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乡互联网普及程度在小规模提升的基础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不仅如此,《青少年蓝皮书(2022)》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首次触网年龄分布上,乡村地区(乡镇35.4%,农村43.0%)未成年人10岁以后开始上网比例高达39.2%,比城市未成年人高12.6%。此外,城市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开始触网比例26.4%,乡村地区则为12.2%。这说明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鸿沟差距显著。

    乡村未成年人上网设备也更加单一。调查显示,乡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94.9%,高于城市(89.1%),而使用电脑、iPad/平板、机器人和智能手表等其他上网设备中,城市未成年人比例均高于乡村。

    互联网科技的深度使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乡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功能运用更加有限,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沟”更为显著。

    调查发现:城市未成年人选择“看新闻”、“网络课堂”、“扩大知识量”以及“搜索”占比均高于乡村未成年人;城市未成年人运用新媒体进行创造能力高于乡村未成年人;城市未成年人利用网络搜索解决现实问题占比高于乡村未成年人。

    而在使用技能方面,有45.2%的城市未成年人表示自己会使用音频、视频等进行网上创作或发布消息,如发布朋友圈、微博及制作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而会使用该项技能的农村未成年人仅占36.7%。

    《青少年蓝皮书(2022)》称,相比较而言,城市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除娱乐应用外其他功能的运用,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使用层面逐渐拉开差距。

    同样,城乡“知识沟”的差异也较为明显。调查显示,“总是”“经常”利用网络搜索解决现实问题的城市未成年人有30.2%,而乡镇、农村未成年人仅有24.5%和23.7%。可见,乡镇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利用新媒体形式获取知识的能力依旧有限。

    基于上述三个表现层面,《青少年蓝皮书(2022)》认为,无论是“接入沟”还是“使用沟”“知识沟”,城乡未成年人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数字鸿沟”。究其原因,与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等有关系。

    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缩小城乡未成年人用网差距,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问题,季为民表示,可以加强顶层设计,借助乡村数字化战略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合理构建互联网学习共同体。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多部门一直在多措并举地推动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目前,在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之外,工信部还持续推动网络覆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资费的下降。而在教育领域,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也将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教育部等多部门通过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林维表示,城乡未成年人之间网络使用习惯的差异,会引发一些新的数字不公平的问题。同时,城乡之间的网络教育质量的差异也会因此逐渐加大。“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基本思路,应该更多地从面向未成年人数字资源的公平分配角度逐渐提升到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全面发展。”

    培养数字好公民

    “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未成年人已成为我国互联网运用的重要主体。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达10.51亿人,其中,19岁以下网民规模达1.86亿人,占比17.7%。

    提升未成年人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不仅有助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还关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时曾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媒介与教育中心主任、《青少年蓝皮书》副主编季琳认为,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是普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最有效的一个途径,也是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正是实施该战略的一个关键词。

    季琳称,很多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开展了一些很好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很多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工具进行编程、视频剪辑、VR绘画等。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还有一个17岁的中学生担任团购团长,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实际生活难题。

    “这些都是对新时代未成年人的数字素养、互联网运用能力的一个正面反映。”季琳表示,今天的中国少年在多元化的数字世界中,其学习、生活甚至是未来的工作方式都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伴随中国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不仅是互联网的受益者,也已然成为数字内容的重要创作群体。

    以凝聚了大量年轻人的哔哩哔哩(B站)为例,哔哩哔哩政策研究院院长黄林莉表示,根据B站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B站月活用户3.06亿,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此外,目前B站月活内容创作者规模达360万,创作出约1320万条视频上传到B站,这其中大约95%的优秀作品都来自于年轻人。

    “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是用来学习知识的。”黄林莉表示,B站的一个很大特色就是视频占比非常高,在B站视频的播放量里,知识类视频的占比达到了45%,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是发自内心地运用互联网,渴望知识,喜欢去学习,且更愿意接受互联网学习的这种形式。

    同时,年轻人也正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在B站,我们看到这一代年轻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出生在盛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丰富,文化知识水平也很高,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并且更加具有文化自信。”黄林莉表示,过去一年,有2.7亿用户在B站上观看过传统文化的视频,UP主创作的国风类视频超过348万条,并且这些视频很多都传播到了国外。

    在黄林莉看来,这一代年轻人正在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他们也用年轻人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一代年轻人在互联网普及的大潮中,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他们整体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网络应用和技术,进而可以更自由地在网络上进行表达和分享。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组发布报告时曾提出数字“原住民”概念,彼时,距离互联网进入中国刚好18年。季琳表示,如今10年过去了,数字“原住民”不会自发变成数字公民。

    但数字时代,需要有合格的数字公民。也因此,如何让数字“原住民”成长为数字好公民至关重要。

    季琳表示,在新时代,如何在保障孩子们数字安全的前提下,去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帮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数字好公民,这是下一阶段《青少年蓝皮书》需要去研究、突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实际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已具有普遍共识,就在不久前召开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网信办特别发起《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倡议》,其中就提出“着力缩小群体间数字鸿沟”“培养具有数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