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盛景网联CEO刘燕:AI将迎来产业场景突破新元年

专访盛景网联CEO刘燕:AI将迎来产业场景突破新元年
2024年03月19日 18:38 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子琪

“如果将2023年称作AIGC元年,那今年就是创业赛道和产业赛道双向奔赴的过程,AI即将迎来产业场景突破新元年。”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兼CEO刘燕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2023年,可谓是“百模大战”的一年。自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后,国产大模型奋起直追,百度率先发布文心一言,阿里随即官宣通义千问,商汤科技带来“商量SenseChat”,360也开启“360智脑”企业内测。

随着AIGC崛起,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大模型赋能的新可能。刘燕直言,“当前中国科技和产业的场景还没有完全融合,而产业必须拥抱科技,才能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抓住科技红利去迎合时代的发展。”

盛景网联致力于构建中国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链接了数以万计创新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管理130亿人民币股权投资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投资组合已涌现超过232家上市公司。

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和产业的融合?盛景网联特别提出CIC(Corporate InCubator)产业孵化的理念和方法论,本质是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实现共享式创新,既帮助大企业、产业集团或独角兽企业实现价值提升和二次曲线创新,也帮助很多科技企业完成从IP到IPO的跨越。

“鸡蛋不从里面打破,就会被从外面打破,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的。大公司虽然有很多资源,但因为受到一些机制的约束,创新往往不成功;小公司由于缺少资源,成功率也是极低。所以科技企业不应该再是单打独斗,而应该抱团取暖。”刘燕说。

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兼CEO刘燕 受访者供图

“今天的创业者们生而全球化”

时代周报:盛景总结了五种CIC产业孵化模式,能不能对于这五种孵化模式分别举例?

刘燕:第一种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以美国举世闻名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以下简称 YC)为代表的“赋能参股型孵化”模式。YC是全球孵化标杆,愿景是要孵化1万家初创企业,目前已经孵化3500家,孵化企业总市值超过6000亿美金。

第二种,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控股孵化子公司”模式。目前海康威视市值超3200亿,是安防领域的龙头。把它的隐性资产开放给孵化控股的创业公司,相当于这些公司共享海康的隐性资产,比如市场、技术、订单、品牌影响力等,未来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三种,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平行公司”模式。三一重工孵化了易工品,是其重要客户。易工品不仅可以服务于三一重工,还可以服务它的上下游,甚至可以去服务于它的竞争对手。既依托三一重工的资源,又可以独立发展。

第四种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代表的“CIC+CVC”模式。通过CIC产业孵化,CVC基金进一步放大。

最后一种是以五星控股、新希望草根知本为代表的“实控人单独设立专门的孵化平台”模式。

时代周报:从投资角度来看,哪些行业适合采用CIC模式?

刘燕:CIC的核心要素是“大手拉小手”,产业龙头、科学家(技术团队)、创业团队、赋能机构四方联创。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也很符合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想更好的完成科技战略转型用CIC产业孵化的方式,有机会更好的实现科技战略的突破。

时代周报:盛景一直在对标YC,具体来看,盛景从YC借鉴了哪些经验呢?

刘燕:如果说创新企业是一棵树,YC相当于缔造了一片森林。首先,YC的导师都是经验丰富的管理人,盛景同样如此;其次,YC有强大的创新和创业课程体系,能够帮助科技创业者进行商业对齐;第三,YC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和创业者的网络,而盛景在此基础上,不仅有直投基金,还有母基金,投资规模超130亿元,可以更好的支持项目商业的落地;最后,YC能够帮助项目做持续融资,经常做Demoday活动,而盛景去年大概每月都有会Demoday,用这种方式帮助创业者获得资金支持。

时代周报:你曾经表示,CIC不仅是一种新范式,也是极简战略的推行,能否介绍一下“极简战略”?

刘燕: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它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有限,所以更应该清晰地界定战略边界。

盛景总结了4个主要核心问题,即:核心客户是谁? 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用什么核心产品满足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 核心产品的核心销售系统是什么?只有回答清楚这4个问题,才有机会将技术变成商业与市场进行对齐。

时代周报:目前,AIGC创业挑战者训练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期间中国AIGC创业者们的表现如何?

刘燕:目前已经举办五期,覆盖800多个项目。过去谈到创新或创业,都会提到出海,而今天的创业者们生而全球化,且更加成熟。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创业者会更多偏向于 B端。反过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科技赛道,中国的创业者距离全球头部科技领域的赛道如此之近,这也是追赶的一个好机会。

中国可能在通用大模型层面与OpenAI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在垂类应用方面有优势。

第一,中国有着最丰富的产业场景。AIGC除了算法,更为重要的就是数据,数据质量代表了AIGC的高度。中国有大量的产业应用场景,换句话说,就是有大量与之相关的垂类数据。这一点是得天独厚的,甚至美国都未必有这么丰富的场景、这么充沛的数据源。这是大量中国创业者的新机会。

第二,垂类创业的机会涉及两方面要素。一方面就是AIGC创业者,另一方面就是产业“老炮”。因为大量行业数据并不在互联网上,而是在每个产业的垂类领域,在一家家垂类企业里。也就是说,AIGC要想在垂类领域取得更快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产业老炮和AI创业者的携手共进。

如果科技创新企业和传统产业能携手共进,不仅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价值提升和发展壮大,而且对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极为重要。

“科技终将赋能于产业”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很多人认为Sora的出现加速了AIGC奇点时刻的到来”,真正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了吗?

刘燕:这好像是Sora出来之后,大家一直在争论的话题。有人说Sora代表未来,也有人说Sora不过就是个工具。我觉得都有道理,因为从目前Open AI所呈现的信息来看,没有特别实质性的东西曝光,还是比较神秘的,所以大家都在猜测。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说把去年当成AIGC的元年,那今年肯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至于是不是奇点,我们对“奇点”的理解,是指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讲,AI距离还有一步之遥,也许称之为“奇点的前夜”会更准确一点。

时代周报:想要穿越AIGC奇点,行业还需要作哪些准备和技术优化?

刘燕:如果想要真正穿越这样一个时刻,可能还有几方面需要突破:第一方面毫无疑问的就是技术,“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大要素依然需要突破。第二方面要突破的是商业部分,目前很多技术更多是在“秀肌肉”,娱乐性偏高,需要真正的更多应用场景的突破,包括推动新质生产。第三方面,一个新技术产生时,可能会带来生产秩序的变化,所以在法律法规上都要逐步迭代和改善。

时代周报:对于小规模的科技企业来说,要如何缩短与头部科创企业之间的差距?

刘燕:头部企业在研发上会投入较多的资金,产出会有一定周期,构成高速公路的基础部分。而小规模科创企业的优势往往来自于其核心能力或核心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颠覆性创新。在如今的AI海啸时代,往往一些小公司有好的机制更能够产生这种创新,很多大公司体量臃肿,反而不如小公司。尤其伴随AIGC基础设施参与度的不断更迭,可能会出现十几人的小公司,甚至有预言说未来会出现一个人的独角兽。在这种时代下,用更加精炼的团队、更加极简的方式,能够实现小而快速的增长。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每一个产业都是科技化的”这句话?

刘燕:首先我特别认可这句话。去年我去日本,跟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好奇地问他,您谈到这么多产业,为什么没有谈到科技产业?教授非常惊讶地看着我说为什么要谈科技产业?每一个产业都是科技化的。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为什么在讲科技产业,说明今天科技和产业还是两张皮。在未来发展中,很多科技终将赋能于产业,才能拿到产业的场景和订单。当下企业的生产力必须要转型,必须要转为以科技为核心的降本增效,要实现五倍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高质量发展。

时代周报:从机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主要看重哪些方向?

刘燕:我认为智能、低碳、健康等是未来布局的方向。产业方向上,AI、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都将会成为主要的赛道。在商业方面,未来会是技术和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融合对于中国的经济将会是前沿的科技态。如果能建立这种信心,对于所有人来说,有望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